哞醫|最大醫療資訊平台

哞醫

關注最新消息

IG

肌肉拉傷是一種常見的軟組織損傷,通常發生於運動過程中或突然的用力動作。了解肌肉拉傷的成因與處理方式,有助於迅速止痛與減輕症狀,並促進受損組織的恢復。

肌肉拉傷:成因、急救與護理原則

肌肉拉傷是一種常見的軟組織損傷,通常發生於運動過程中或突然的用力動作。了解肌肉拉傷的成因與處理方式,有助於迅速止痛與減輕症狀,並促進受損組織的恢復。


肌肉拉傷的成因與症狀

1. 肌肉拉傷的常見原因

  • 運動過度:過量運動或強度超出個人體能範圍。
  • 缺乏暖身:肌肉未充分熱身,柔韌性不足易導致損傷。
  • 突發用力:如跳躍、突然加速或改變方向。
  • 長期姿勢不良:使局部肌肉負擔過重,誘發損傷。

2. 症狀表現

  • 疼痛:受傷部位可能出現刺痛或鈍痛。
  • 腫脹與瘀青:小血管破裂導致皮下淤血。
  • 活動受限:肌肉僵硬或無力感。
  • 觸痛:按壓受傷部位時感到明顯疼痛。

肌肉拉傷後的急救與治療

1. 急救原則:R.I.C.E法則

在肌肉拉傷後的黃金6小時,遵循 R.I.C.E 原則,有助於快速止痛並減少腫脹:

  • R (Rest) 休息
    停止所有會加重損傷的活動,讓肌肉得以恢復。
  • I (Ice) 冰敷
    每 1~2 小時進行一次冰敷,每次 15 分鐘。冰敷有助於減輕炎症、止痛及控制腫脹。切勿直接將冰塊放於皮膚上,可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凍傷。
  • C (Compression) 壓迫
    使用彈性繃帶輕輕包紮受傷部位,提供適當的支撐與穩定,避免過度腫脹。
  • E (Elevation) 抬高
    將受傷部位抬高至心臟水平以上,減少血液滯留與腫脹。

2. 後續護理與恢復

  • 冰敷持續時間
    若疼痛與腫脹已明顯減輕,可逐步減少冰敷次數,並在受傷後 48 小時內停止冰敷。
  • 改為熱敷
    當腫脹消退或疼痛緩解後,可改用熱敷(每日 2~3 次,每次 15 分鐘),以促進血液循環,幫助肌肉修復與放鬆。
  • 物理治療
    包括輕柔的按摩、伸展與肌力訓練,可加速受損肌肉恢復。

如何預防肌肉拉傷

1. 充分暖身與伸展

  • 運動前花 5~10 分鐘進行全身暖身運動,並針對主要參與運動的肌群進行靜態伸展。

2. 逐步提升運動強度

  • 避免突然增加運動負荷,應循序漸進提升肌肉耐力與靈活性。

3. 強化核心與穩定肌群

  • 定期鍛煉核心肌群與關節周圍的穩定肌肉,有助於分散運動時的壓力。

4. 正確的運動技術與姿勢

  • 在專業教練指導下學習正確的運動動作,避免姿勢錯誤導致不必要的肌肉負擔。

日常復健與注意事項

1. 復健階段的活動調整

  • 初期避免大幅度拉伸或重訓,應以低強度活動為主,例如輕微走路或游泳。
  • 減少久坐或久站,避免肌肉長時間緊繃。

2. 營養補充

  • 攝取富含蛋白質與維生素 C 的食物(如雞蛋、魚、柑橘類),有助於肌肉修復與抗炎。

3. 監控恢復進程

  • 若疼痛持續 1 週以上或有其他異常,應立即就醫,排除更嚴重的傷害,如肌肉撕裂或骨折。

常見問題解答

1. 肌肉拉傷後多久可以恢復?

恢復時間取決於拉傷的嚴重程度:

  • 輕度拉傷:約 1~2 週即可恢復。
  • 中度拉傷:約 2~6 週,可能需要物理治療。
  • 重度拉傷或撕裂:可能需 2~3 個月,甚至手術治療。

2. 什麼時候應該就醫?

若出現以下情況,應立即就醫:

  • 疼痛劇烈或無法承受。
  • 嚴重腫脹或變形。
  • 無法活動受傷部位。

精選影片推薦


文章分類清單